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残障周报:互联网帮助残疾人就业,不仅只有淘宝客服……

政策动向

张海迪对“十三五”人规划的4大解读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介绍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情况,解读《“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并答记者问。在会议上张海迪主席对《纲要》简要介绍了四项重点内容。

1.项政策兜底残疾人民生保障

张海迪说,“十二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今年,国家建立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将惠及2000万残疾人。有关部门将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9项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重点政策。

2.发展教育是提高残疾人生存能力、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

张海迪说,我国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一些残疾儿童实现了随班就读,很多残疾考生通过便利措施参加高考,改变了人生命运。

3.力争实现50万残疾人就业

未来五年,我国将力争实现城镇新增50万残疾人就业。建立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数据库,推进就业见习、实习,提供重点帮扶。消除影响残疾人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

4.拟建康复大学培养康复人才

张海迪表示,建立康复大学已得到有关领导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建立国家级康复大学已经写入“十三五”总体规划。“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希望尽快地启动康复大学的建设,多培养人才,帮助更多残疾人早日得到康复。”

【北京民政发布十三五规划: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发布,文中提到,要开展残疾人家庭需求与负担评估,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福利政策,加强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福利保障。

 

国际视野

【俄残疾人欲个人参赛被拒】 

国际残奥委会日前宣布剥夺俄罗斯的残奥委会会员资格,并取消其里约残奥会参赛权。俄罗斯田径、举重、水上等多个项目无缘里约奥运会已让本届奥运被认为是不完整的奥运会了,而残奥会直接让200多名俄罗斯残疾人运动员出局更让本届残奥会变“残”。西方说是为了净化奥林匹克而惩罚俄罗斯,俄罗斯自始至终表态这是一场政治打压。

【日本福祉车满足残障人士开车需求】 

尽管国内法律规定能让残障人士开车,但是在选车和用车方面还是困难重重,一般4s店很难买到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汽车,更没有订制服务。而在日本,专门为残障人士设计了“福祉车”,除了能让残障人士上下车方便之外,还可以为残障人士订制他们驾驶的汽车。

 

事业动态

劳动就业 |福建厦门:免费帮助残疾人创业 

厦门市首家、也是全省首家的残疾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今后,想创业却不知如何起步的残疾人可以在这里获得免费帮助。该基地免费为有创业意向的厦门户籍残疾人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跟踪指导、融资支持等一条龙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入驻该基地的残疾人创业者将得到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享受房租补贴、最高2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等。

社会保障 | 北京:残疾人保障群体细化为6类,生活补贴涨幅高达每月400元

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本市《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扩大了享受生活补贴福利的困难残疾人群体范围,将非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儿童等困难残疾人纳入了补贴范围,将保障群体细化为6类,补贴标准也由以前每人每月100元,提至最高400元。

交通出行 | 沪残疾人学车全市仅一所驾校,“僧多粥少”等候时间长  

上海多位想学开车的残疾人诉苦道:“他们想学开车,但只能赶到宝山地区的荣安驾校学习,非常不便,有关部门能否增加学车点呢?”,对此,市肢残人协会副秘书长蔡肃敏反映,针对残疾人学车人数增加、出现排队时间较长的现象,“荣安”已经获得主管部门同意增加专用教练车辆,不久排队等候情况将得到明显改观。

无障碍 | 深圳:坐轮椅残疾人可申请门口坡道改造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不仅是残疾人,现在使用轮椅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一些老旧小区对门口坡道的改造需求将会越来越多。深圳市有残疾的市民可以向街道、区残联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申请,改造内容不仅有增加坡道,甚至还包括家庭厨房、洗手间改造。

文化体育 | 第15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308名残疾人选手出征里约

近日中国残奥代表团308名残疾人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发,乘机前往里约热内卢,参加9月7日至9月18日举行的里约残奥会,为了保证代表团顺利出征,首都机场和承运航空公司的上百位工作人员开辟特殊值机、安检通道,为部分运动员提供轮椅、应急医疗等服务。

其他 | “中央厨房”供餐模式引入社区养老驿站

过去,因为社区养老驿站布局分散,又分属不同的运营机构,在订餐上很难实现统一。而北京石景山八角街道提出了建设“中央厨房”的想法,对社区养老驿站、老年餐桌与资质齐全的餐饮企业进行“撮合”,由专业餐饮企业统一为辖区社区养老机构配餐、送餐,确保端上老年餐桌的菜饭不仅美味可口,更要安全卫生。

 

案例分享

【快速录入带动残疾人及家属上万人网络就业】

位于海府一横路的海南残疾人网络就业示范中心内,响起一阵阵键盘敲打声,海南残疾人网络就业培训班在这里正式开班。30名残疾人及部分家属正在接受岗前专业培训,此举也意味着已经通过筛选、考核的他们,即将开启互联网就业。

这是海南省残联、省残疾人基金会实施“互联网+残疾人创业+精准扶贫”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后,省残联、省残疾人基金会将加大培训力度,计划带动残疾人及家属1万人陆续走上互联网工作岗位。

一个月可挣2000多元

上午10时许,海南残疾人网络就业示范中心内一片繁忙。专业老师不时指导着学员如何快速输入信息,以及如何操作相关软件。

“把手写版的单据,变成电子版的单据,学会快速录入信息就能挣到钱,一个月下来可以挣到2000多”。为海南残疾人开发、提供网络就业岗位的爱心企业北京海达网畅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曹喆介绍。

有台电脑就可以工作,这一灵活的就业方式,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目前,首批残疾人及家属共30人即将尝到互联网甜头。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如果残疾学员快速掌握输入技巧和相关软件的操作,即可返回家中,由爱心企业提供专门的工号,进入平台,实现居家就业。

残疾人通过考核实现就业

肢体一级残疾的罗善文,是澄迈县金江镇博潭村人,父母靠务农维持家里生计。儿时的一次发烧,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需借助轮椅出行。

由于重度残疾,在求职的路上,罗善文碰壁不少。罗善文的就业曙光,出现在今年4月。当时,他发短信向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省残疾人基金会理事长符永求助,渴盼得到一台残疾人电动出行工具。令他惊喜的是,很快就收到残联送来梦寐以求的电动代步车。8月,罗善文和其他学员一样,接受筛选、考核。过关后,如今实现互联网就业。

与高校合作助力残疾人就业

当天,省残联和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共同举办残疾人三年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历中专班。这意味着,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将给海南残疾人网络就业示范中心残疾学员们授课,提高计算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