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精神,继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市残联在“十三五”期间,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远程培训平台,对区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我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响应,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报名学习,充实业务能力以便更好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培训课程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讲解了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式及对策;并举例一些就业服务工作开展的有特色、有创新的省市分享经验;还能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想法、残疾人心理特征及沟通技巧;与时俱进学习十九大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及治国理政重要思想。
通过学习使我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进一步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残疾人是完成小康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完成小康任务的根本途径。我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为实现我区高端民生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做出贡献,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
一、我区残疾人就业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残疾人就业实名制数据采集系统统计,我区目前就业年龄段内有7576人,其中已就业5514人,未就业2062人。其中未就业残疾人学历普遍偏低,没有达到高中学历的有1092人,占未就业残疾人总数的53%;残疾人失业者年龄较大,40岁以上有1508人,占未就业残疾人总数的73%。我区未就业残疾人就业能力普遍偏低、老龄化日趋严重,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日趋严峻。
二、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认真学习培训课程,拓展自己工作思路,提高业务能力。结合我区残疾人就业现状,充分调研深入了解残疾人朋友就业创业需求,抓住残疾人求职者关心的重点问题,与用人单位多沟通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残疾人求职者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努力实现就业,创造社会价值回报政府及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以就业创业工作为中心,立足就业增收,保障残疾人就业权利,落实各类就业促进政策,大力发展支持性就业,把就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保证本区残疾人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三、工作经验及真实案例分享
(一)利用专项活动挖掘就业岗位,时刻跟踪服务,有效提高就业成功率。
近两年来区残联利用就业援助月活动和助残日活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其中大型招聘会6场,小型招聘会12场,共提供销售、电工、钳工、客服、保洁、坐席代表等83个岗位,推荐就业427人次,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33人。在残疾人成功入职之后,区残联工作人员会进行跟踪式回访服务,主动联系残疾人询问工作环境、工作情况、工作任务量能否接受、薪资待遇和社保问题,帮助残疾人解决工作上问题的同时,也了解残疾人内心动态及时沟通疏导。定期询问用人单位了解残疾人工作动态,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实现稳定就业。
(2017年1月13日就业援助月残疾人大型专场招聘会)
(2017年11月3日百姓大舞台残疾人大型专场招聘会)
(残疾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小型专场招聘会)
(二)开展精准化服务,一对一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工作。
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政策扶持、促进自主创业、创造就业条件、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精准一对一服务等措施,使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残疾人充分实现就业。
1、苹果园街道残疾人刘莉,是一名听力二级的残疾人,家庭经济情况困难,母亲年老父亲病逝,刘莉有着非常急切的就业需求,但却因为家庭原因导致她十分叛逆,不愿意接受区残联就业中心就业指导员的推荐,推荐到残疾人福利企业她本人不愿意接受,只是想到快餐店,因为刘莉本身缺乏工作经验,就业指导员对她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分析快餐店和福利企业的区别和利弊,多次与刘莉本人在微信上进行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就像朋友一样的谈心,最终成功推荐就业。
2、老山街道残疾人姜楠,是一名肢体三级的残疾人,通过自身在工作中的经验,发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之后,重新寻找一份新的符合自身定位的工作,区残联就业指导员进行多次沟通,了解其工作能力、工作经历、求职方向、就业要求等,积极进行用工匹配,进行推荐后未成功的原因总结,进一步与残疾人沟通,最终成功推荐就业,残疾人本人十分满意。
(三)就业服务前置,实行“一生一策”。
为了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配合市残联开展实施“残疾人大学生助力计划”,本年将我区6名在普通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院校就读的学生提早纳入到就业前干预工作中,通过提供职业生涯指导、企业认知行及暑期职业发展训练营、搭建风采展示平台等形式,为用人单位与残疾人大学生搭建深入对接的平台,帮助残疾人尽早了解职业、做好求职准备。对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按照实名制、精细化服务管理的要求,逐一摸清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基本情况和求职需求,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针对每名残疾学生情况,采取全程跟踪服务,为其建立《应届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记录卡》做到摸底、推荐、回访动态管理方式,来保障每名应届毕业残疾学生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四)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近年来,残疾人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残疾人群体的广泛关注,残疾人就业创业是解决残疾人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区残联始终把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共扶持帮扶自主创业残疾人8人,共计补贴28万元,帮助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段宝元是一名八宝山街道的肢体残疾人,于2016年从事个体就业,在石景山永乐小区经营一家面食店,因房屋租赁、购买设备及日常生产运营投资较大,资金周转十分吃力;夫妻两人又都是残疾人,个体经营面食店是全家所有的生活来源,家庭生活已十分困难,正常维持运营压力极大,在巨大的压力下段宝元想到来区残联寻求帮助。区残联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段宝元的情况之后,为他进行了创业规划、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讲解以及申请流程,并去到面食店里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按照自主创业扶持政策,给予段宝元自主创业扶持款2万元,大大缓解了他创业以及生活的压力,为了表达感谢特赠予区残联写有“一心为民献真情,扶持创业情意深”锦旗一面。
(2017年6月6日残疾人段宝元赠送锦旗)
(五)大力推进盲人按摩服务工作力度。
盲人按摩行业是目前盲人就业创业最主要的渠道,该行业不仅增加了盲人就业的机会,更为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区残联大力推进盲人按摩服务工作力度,对创业开盲人按摩店的盲人进行职业指导和政策扶持,为企业盲人按摩店推荐优秀的盲人按摩师。
北京泰康苑盲人保健按摩院是全市优秀的盲人按摩店,为解决盲人按摩师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带动全区盲人按摩行业蓬勃发展。2016年该店因租用的经营场地租用期限到期,业主不再续租,致北京泰康苑盲人保健按摩院短时间没有合适的经营场地,可能导致21名盲人按摩师面临失业,区残联理事长栾伟宏、副理事长郭永年高度重视亲自带领区残联就业服务中心、维权部负责人深入基层,并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一是与业主协调沟通,延长了腾房时间;二是与有关部门沟通,为新开设的盲人店争取扶持资金,为泰康苑盲人保健按摩院的装修改造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与市残联沟通,把泰康苑盲人保健按摩院列入北京市第一家品牌化建设规范性单位;四是开业前,区残联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经营指导,并送去盲人保健按摩工作用品,使北京泰康苑盲人保健按摩院于正式挂牌营业。按摩院负责人王鹏宇也是一名残疾人,切身感受到区残联心系百姓的温暖,为表达感激之情,将“排群众之忧,解百姓之难”“扶残助残,大爱无疆”的两面锦旗送到了石景山区残疾人联合会,衷心感谢石景山区残疾人联合会对北京泰康苑盲人保健按摩院的帮扶和支持。
(2016年11月16日盲人按摩企业赠送锦旗)
(六)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梳理残疾人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提炼关键点,整理归纳,形成电子版政策库,利用网站、短信和微信平台,大力宣传就业各项政策,切实增加残疾人政策知晓度。
充分利用市残联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加强对数据的分析,从中了解和发现问题,全面掌握了解残疾人就业需求,针对需求情况开展对残疾人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社会就业环境的相关指导和讲解,针对就业需求情况有倾向推荐相适应的工作岗位。
专家评语: 对片区工作信息把握准确,工作显示有很好的系统性和积累资料的好习惯,工作有系统性,有策略,有很好解决问题的个案,是具有示范性的报告。本案例中,就业辅导员利用就业援助月、助残日等活动挖掘残疾人就业岗位。的确,协助用人单位开发残疾人工作岗位是实现残疾人融合就业的难点、关键点。这块硬骨头不好啃,需要我们就业辅导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如学习岗位信息采集、岗位分析、岗位匹配等技术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