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利企业的兴衰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颁布实施,2001年底广西大新县下雷锰业采选厂由小型私营企业申请改制为残疾人福利企业,当年吸纳安置残疾职工17人。随着福利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逐年增加安置残疾职工,最多时残疾职工人数达到102人。福利企业给残疾人带来工作的同时,也给来自各乡镇的残疾人提供交流的平台,促使11对残疾人在工作交往中喜结良缘,2006年五一节,企业为他们举办红红火火的集体婚礼。下雷锰业采选厂也多次被区市授予“优秀爱心企业”、“优秀残疾人之家”等称号。近几年来,受国际铁矿石普遍下跌的影响,企业生产处于时断时续甚至长时间停产的状态,企业裁员也只裁减正常职工。虽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但从不间断缴纳残疾职工社会保险费。2018年10月企业老板意外离世,企业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生产完全停止,也无力为企业职工缴纳2018年度社会保险费。
二、福利企业解散后衍生的社会保险费问题
2018年12月企业欲申请停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遣散企业职工。当地社保局告知:必须补交清2018年度所欠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才能申报停缴,报停后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职工才能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
由于企业已经崩分离析,负债累累,无力为职工缴纳2018年度社会保险费。企业要求每个职工自行筹集13000多元,由企业代缴2018年度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但是由于这几年企业多数处于停产状况,大多数残疾职工已待岗待工多年,部分职工没有能力筹集那么多资金缴纳,特别是残疾人夫妻压力更大,资金筹集拖而未解。他们当中有35人列入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8对是夫妻。
2019年1月7日,残疾职工代表8人到县人事社会保障局集体申述。他们的具体诉求主要是:1、要求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2018年度养老保险费,如果不能全额缴纳,至少缴纳1-9月的养老保险费;2、要求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2018年度失业保险费,使残疾职工在企业破产后,能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残疾职工的诉求合理合规,关键是企业负债累累,无能为力。
我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得知情况后,积极做好到访残疾人的安抚工作,协调召开企业、人社、残联三方会议,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企业方表示:这几年企业基本上处于停产的状态,企业收益入不敷出,企业原本早就想解散残疾职工了,但老板仁慈,打算撑过几年等待市场好转,多为残疾职工交几年养老保险,这样大多数残疾人养老保险缴纳年限基本都交够15年了,他们将来的养老也不用愁了。谁知道他有不测之风云,今年10月老板意外身亡,企业更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尽快解除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让人员工们尽快领到失业保险金,自谋以后的出路。
经多方协商,最后人社局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1、要求企业2019年1月交完失业保险金,按规定申报停缴企业员工的所有社会保险事项;2、2018年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按正常缴纳计算,不收滞纳金,有能力缴纳的残疾职工企业代为收集缴纳,没有能力或不愿意缴纳的先空挂着;3、报停后,企业要尽快与职工在解除劳动合同,60天内为职工办理相关失业保险领取手续。
2019年1月30日企业报停各项社会保险业务,通过职工自筹方式交齐18年度失业保险金,残疾职工于2019年3月正式领到失业保险金。
三、失业后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再就业之困境
下岗的91名残疾职工中,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31人,40-49岁之间的28人,50岁以上的32人,其中5人缴纳2018年度社会保险费后可申请退休;社会保险费已经交足16年的16人,其他的交费年限都在10-15年之间,只有3人交费不足10年。
下岗残疾职工再就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自身、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自身因素: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多年来从事矿产品加工,大多数人几乎无一技之长;家庭因素:因为残疾人自身条件的原因,大多数残疾人结婚较晚,三四十岁的残疾人大多数孩子还小,家中老人年事已高,外出就业受到家庭的局限;环境因素:本地企事业单位体量数量有限,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有限,虽然残疾人更愿意在本地就业,做到就业家庭兼顾,但却受限于岗位数量。
四、再就业之路的探索
1、尝试以培训促就业
在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的这几年间,我县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推介部分残疾职工参加区市举办的职业技术培训,比如:中西面点培训、机电维修培训、刺绣培训、锁匠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进行这些培训的初衷是想让残疾职工在停产待工期间能领些手工活或就地打些零工,以弥补家庭经济收入。但是,培训效果没有预想的那样,这些较短期培训最多能增长残疾人的一些技能,真正要依此谋到一份职业的很难,一是技能学不到精,二是行业容纳度基本饱和。
以绣花枕培训为例,绣花枕是自治区残联引进的一个残疾人福利项目,目的是通过培训,实现残疾人在家或就近就业。但绣花枕是一个出口订单商品,手工技术要求很高,难于掌握,很多残疾人培训回来后,持续练习一二个月都没能熟练掌握;二是而产品完工后,不能清洗,所要求工作场地非常干净,几乎是一尘不染的,不适合残疾人领工回来居家工作;三是产品从承接订单企业到---县级代工--到个人加工--成品回收检验--合格收下--(不合格的)--返回重做,这一系列流程中工作比较繁琐,更适合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中工作,以便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正。所以这个项目培训后也没有用武之地。
2018年11月,我县以广东江门电子商务对口扶贫为契机,分三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一是契合时代发展普及残疾人电子商务知识,二是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培训使部分残疾人实现电子商务就业创业之道。可是,培训远没有达到我们希望的目标,118人培训中,只有16人顺利开通电子商务淘宝账号,而能进入正常营销的为零。主要原因是:①缺乏后续跟踪服务或服务不到位;②缺乏过硬的拳头产品,残疾人开通淘宝账号后,老师指点上架的商品只有一款;③残疾人账号缺乏流量,卖不动产品;④残疾人电子商务知识薄弱,不会应对经营中遇到的问题;⑤作为残疾人就业机构工作人员,电商知识我们也是盲点,不能对残疾人进行培训后的跟踪指导。
2、积极联系本地企事业单位接纳残疾人就业
为了推进下岗残疾职工再就业工作,我们依据2018年就业审核中尚缺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一一询问是否考虑安排残疾人就业,主动介绍福利企业下岗残疾职工的情况,如果有单位有意向接收残疾人就业,就主动推荐相关适合的人员或者提供下岗职工情况表给企业从中挑选。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新分公司职工人数1670人,已达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5人,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联系,企业表示如果条件合适可以增加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已接收6名残疾人到企业试用工。虽然不乏像中信大锰这样的爱心企业,但真正能接纳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还是很少,主要原因:①多数本地企业体量小,容纳残疾人就业岗位有限。目前我县29个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就业人数108人;②多年来规范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基本达比例就业。如:我县新振锰业集团公司职工人数1220多人,安排残疾人就业37人,世纪飞龙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人数368人,安排残疾人就业6人,农村商业银行职工人数134人,安排残疾人就业3人等等;③有些企业效益不太好,工资待遇偏低,残疾人就业不愿意到此类企业应聘。如我县德天化工循环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求招用5-6名残疾人,其中电工2人,维修工2人,保洁工1-2人,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残疾职工月工资2000元左右。我们发布这个信息后,前往应聘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原因是企业招的是技术工,待遇较低,懂技术的看不上这份工作,不懂技术没有条件去应聘,而且企业驻地在乡镇,残疾人应聘工作,要离家工作,这个工资除了生活费和往返交通费,剩余的工资也没多少;④有些单位对残疾人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县城某个中学,春节后开学要招聘若干名饭堂工作人员,我们告知原来在福利企业负责饭堂工作的二个残疾人去应聘,负责应聘人员推说报名人员已满,后经了解是因为担心招用残疾人怕不能胜任工作而且影响形象。我们知道情况后,特地跟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打电话,并且写了一份推荐书给学校,介绍他们在原企业工作情况,其中一人还获得过市级中式烹饪竞赛第一名,希望学校能给二个残疾人试用的机会,最终学校给予的答复是学校食堂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残疾人肢体不方便,怕是不能胜任,待有适合的岗位再通知。
3、对接区外企业,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工作。
下岗残疾人再就业问题一直牵动我的心,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主动联系市、区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汇报我县福利企业下岗残疾职工的情况,向他们索取区内外招工企业信息。市残疾人就业中心为我们牵线一家用工企业,自治区残疾人就业中心为我们推荐六家企业。为方便与残疾人联系,我创建一个微信交流群,电话联系下岗残疾职工和之前登记求职的残疾人加入交流群,起初把这几个企业100多个用工岗位信息发布到群里,随着残疾朋友咨询问题的增多,因用工方岗位情况我不是很了解,在征得用工企业招工负责人同意后,我把交流群二维码发给他们,邀请他们进群与残疾朋友们面对面交流解答提问。现在发觉这种交流方式比之前举办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还方便实在,因为在这个交流群里,残疾人朋友可以和企业招聘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众多岗位的充分交流比对中,更容易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有的放矢。在半个多月的微信平台交流中,群里100名残疾人初步与企业达成外出务工意向的残疾人有12个,没有达成意向的残疾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部分残疾人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离不开家庭;②一些残疾人夫妇想携带孩子一起外出工作,但经询问,广东方面孩子进入当地幼儿园或小学的费用比较高,残疾人承担不起。比如番禺市幼儿园入托费每个学期一万一千元,而我们本地幼儿园入托费只有二千元;③拟招聘残疾人的几个企业工资待遇比较高,但工资时间比较长,每周休息1天,每月休息4天,含晚上加班时间,基本上每天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有些残疾人担心身体吃不消,不敢应聘;④部分下岗残疾人年龄已超过50周岁,受到企业用工年龄的限制;⑤企业倾向于招聘下肢残疾上肢健全的或聋哑残疾人,原来在福利企业就业的多数聋哑残疾人需寻找到同行伙伴才愿意外出,这部分人员正在犹豫或寻找伙伴当中;⑥有些残疾人文化水平低,不敢迈出外出就业这一步。
五、如何破解下岗职工再就业之痛
以培训促就业难于达到目标;本地企事业单位体量小,就业岗位有限;残疾人文化水平低,技能差;部分残疾人拖儿带口,难于走出家门就业;一些下岗残疾人年龄已超过50周岁,受到企业用工年龄的限制;种种因素都限制着下岗残疾人顺利走上再就业之道,而这部分下岗失业残疾人,他们的生活都成问题,他们何以养家糊口?何以再继续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以达到续缴15年的期限?何以为他们日后的养老做打算?我们该如何破解?
六、推进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的一些想法
我想,要实现广大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首先要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培训,以便为残疾人各种就业渠道进行精细的跟踪服务。特别是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员进行电子商务技能的深度培训,以此推动重度残疾人和部分有意愿从事电子商务的残疾人实现在家就业创业的愿望;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落户本县;三是出台政策引导、鼓励本地能人回乡就业创业,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更加严厉的推行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凡是达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的一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而不能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之。只有政府和社会的合力推进,残疾人就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愿望才能逐步实现。
专家评语: 全局性解决全县残疾人生存问题,整体思路清晰,方法系统,并具有可操作性,对残疾人工作系统有序推进有参考意义。 本案例中,工作人员整合多部门资源,先为下岗职工,尤其是残疾职工解决企业破产后的社保问题。其次,通过培训、推荐就业、用人单位服务等形式推动下岗残疾人再就业;最后,对再就业中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整体表述清晰、解决特定对象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